“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当护士呢?”在工作中,他们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以下简称“南山医院”)有1095名注册护士,其中就有81名男护士,在“护士”这个被女性“垄断”的职业中,男护士属于“稀缺”资源,他们扎得了针管、扛得起患者、有洞察力、搞得了研究,力量与温柔并存,也越来越“吃香”。

ICU二病区护士长杨郑:


(资料图片)

给200多斤的病人翻身得出一身汗

当杨郑这个1米85、体重200多斤的山东大汉在ICU对病人的问题对答如流的时候,所有人都想不到他是护士。但是在ICU里,像杨郑这种肩能扛、手能提,关键时候还要靠他给200斤病人翻身的力量型选手,真的很“吃香”。

和其他很多科室不一样,杨郑在这里的工作有4个特点:重、急、硬、软。遇到紧急转运工作,氧气筒、呼吸机这些大家伙,他得要扛起来就走;遇到200多斤的病人,每次翻身都得出一身汗。整个科室体格大的病人的翻身工作基本都是杨郑来,毕竟没人比他力气大。

ICU全程24小时监护不间断,又因为都是封闭管理,家属不在身边,所有的照顾都需要护士完成——抬、背、吸氧、吸痰、按压……工作量很大。而且来到ICU的患者随时都可能有生命风险,杨郑和同事们必须一直盯着指标变化。做好医生的“眼睛”,及时发现并排除风险点。杨郑的手机每天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他也倍感压力山大,笑说道:这几年体重飙升了60多斤。

重症监护室里摆满了硬核仪器,用起来也很复杂。但作为男护士,杨郑比较爱研究这些仪器,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除了擅长“硬”,还得擅长“软护理”。做护理不仅要做到身体舒服,减缓患者的疼痛,还要做到“心里”去。

来到ICU的患者情况都不好,他们会更加焦虑、悲观。杨郑记得三年前护理过一位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老大爷,大爷感觉自己情况不好,就想直接回家,这辈子就这样了。杨郑和家属最后决定以家里在装修不能回家住为由,先拖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杨郑每天和老大爷聊天、逗他笑,转移注意力。一个月后病情好转,真的可以脱掉呼吸机,正常出院了。

成为一名护士后,杨郑发现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自己虽然体格大,但力气也大,还很心细,能够做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还爱捣鼓机器、爱钻研知识点……

ICU家属通常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杨郑深感这份责任沉甸甸的,“在ICU里见惯了生死,不会变得麻木,而是更加知道生命的脆弱。每一个患者都跟我一样,有孩子、有父母,每次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回来,都非常有成就感,替他们高兴。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急诊科护士张景辉:

急诊的每一天都是战场

车祸伤、脑卒中、骨折……当120急救车的笛声一响,急诊科护士张景辉就要开始脚不着地的救治工作,所有千奇百怪的情况都集中在这里。止血、清创、缝合……帮没家属的患者办手续、带着去拍片,急诊科工作都是用跑的,张景辉每天都要走一两万步,有时候从上班到交班,8个小时才吃上一顿饭。

“急诊的每一天都是战场,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是生命。”张景辉说。在急诊科20年,他遇到过8岁小孩被迫高位截瘫的无奈,也遇到过90岁高龄老人心梗顺利出院的欣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你的,是离去还是奇迹。”

张景辉是医院年纪最大的男护士,今年也是他在急诊科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不过作为一名男护士,他还没遇到过患者要求换女护士的情况,还有很多患者再次入院仍会希望由他来护理。他觉得,一方面是冷静、熟练的操作能让患者放心,重活累活都能一肩扛,呼吸机、输液泵突然异常能马上调;另外,良好的沟通才能让患者信任,悬着的心平静下来。

急诊科医护也最怕过节,别人都在过节,却往往是急诊最忙的时候。年轻时,张景辉也经常在想,每天这么累有什么意思?无数个夜班都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但现在他想的却是,“每过一天,我又多救了几个人,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怎么会厌烦呢?急诊科护士对于我来说已经完全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生命的责任。”

泌尿整形美容烧伤病区护士长刘要伟:

护士要有“疾病洞察力”

刘要伟是泌尿整形美容烧伤病区护士长,也是一名拥有硕士学历的男护士。

“你们照顾人的行业,男的还来读研究生干什么?”一旦有患者知道他是硕士毕业,对他竖起大拇指的同时,更多的是发出这种疑问。

当年本科毕业即将开启护士职业生涯时,刘要伟心中还有个疑问没有解答:护理的工作就只是照顾人,叠被子、端屎端尿而已吗?“护理”二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决定继续深耕,攻读研究生。

随着对护理专业的深入,之前被动地学习操作,变成了主动的思考研究。心中的疑问也被解开,“护理的本质,是促进患者健康。但它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

这种健康守护远不止于打针、发药,还需要有“疾病洞察力”,见微知著的能力。任何一次渗血、大便不通畅都没那么简单,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能让刘要伟及时预知患者的疾病。

在近几年的烧伤患者护理工作中,刘要伟及同事发现烧伤患者容易出现谵妄症状(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对病情的恢复影响极大。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护理团队目前正通过疼痛管理、烧伤功能锻炼等方式,预防烧伤患者谵妄状态的发生。

这些发现与研究对于护理行业来说是质的飞跃,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护理质量得到改善。

目前,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是刘要伟的主要工作,通过术前体能储备、术后早期进食水、早期下床等,促进术后患者的早期恢复。

“把小事做到极致即成大事。”刘要伟想用自己每一天的实践把护理这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男护比在逐渐提升

全院有81名男护士

自2003年7月1日,南山医院有了首个男护士,男护士的队伍逐渐壮大,男护士比例在逐渐提升,社会对于男护士的接受度也在慢慢提高。

目前,全院有注册护士1095名,其中男护士就有81名,占比7.4%,高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男护士主要分布在院前科、急诊科、ICU、手术室、神经外科等体力工作比较繁重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露着自己的锋芒。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护理部主任何桂兰介绍,男护士们在岗位上有很多优势,他们力气大、擅长仪器操作、遇紧急情况也更理性有条理,既有力量,又不缺细心和温柔,在护理男性患者时更有明显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副院长莫蓓蓉表示,随着医院的发展和患者需求增大,南山医院正逐渐提升男护士的比重,并为护士的发展提供好的平台,在住培阶段就加强男护生职业规划教育,促进身份认同。同时,在人员调配上,积极促进男护士发挥特长、发挥性别优势,加大男护士形象宣传力度,改变他们的刻板印象,增加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男性力量在护理中的作用,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护理工作的进步。

(原标题《力量与温柔并存!走近南山医院的“男”丁格尔》)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向雨航 文/图)

上一篇:新桥街道切实做好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当前播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