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13日,迎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作为唯一一个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鼎湖山保护区)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的号召,以“遇见科学,预见未来”为主题,设计了鼎湖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讲座、参观自然教育中心、展示科普展板和知识问答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吸引市民和在校师生前来参观。

?

公众认真听取讲解。吴佩琳 摄

在“鼎湖山生物多样性”的科普讲座上,鼎湖山保护区科普工作人员何锦燕详细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作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建立的历史、保护的主要对象、价值意义以及与鼎湖山息息相关的科学历史故事,同时以故事会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保护区内充满智慧的植物及动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走进鼎湖山自然教育中心,市民详细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生态资源、生态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期间,戴老师利用沙盘模型让大家“窥见”鼎湖山保护区的全貌,还特别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历年来的重大事件、历史年鉴、重点珍稀保护动物标本和以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的科研成果,大家尤其对打破经典传粉机制的黄花大苞姜产生浓厚兴趣。

此外,科普工作人员张泽坤通过科普展板,向市民详细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的奇趣动植物、鼎湖山森林碳汇及昆虫之眼等内容,尤其是对乖巧可爱的鸟类、形态各异的蛇类、色彩缤纷的兰花、种类多样的昆虫及“现代蕨类之王-桫椤”的展板讲解引得大家情不自禁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大家还分别借助显微镜走进苔藓及其他植物的微观世界,并借助望远镜来探寻鼎湖山间的林间飞羽。

据介绍,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地,鼎湖山保护区一直以科普教育作为其重要职能,紧密围绕保护区建设历史、生物多样性、科研与监测成果等内容,设计独具特色且富有针对性的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并不定时向社会公众公益开展集科学性、趣味性、探索性和专业性于一体的各类科普活动,每年受众近万人次。

上一篇:快看点丨20亿元!明阳智能海外再次战略签约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